近日,A股五大上市险企披露了今年前7个月的保费收入情况。据《金融时报》记者梳理,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今年前7个月合计实现保费收入1.95万亿元,同比增长3.49%。其中,中国平安增速最快,前7个月保费收入5508.66亿元,同比增长5.66%。
人身险方面,今年前7个月,五家上市险企保费收入呈现“三升两降”,与前6个月数据相比,依然整体延续了较快增长态势。
具体而言,平安人寿实现保费收入3428.03,同比增长6.4%,在五家公司中增速最快;中国人寿实现保费收入5235亿元,同比增长4.4%;人保寿险实现保费收入845.32亿元,同比增长1.5%;太保寿险实现保费收入1705.97亿元,同比下降2.6%;新华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118.75亿元,同比下降6.4%。
从7月单月来看,五家上市险企保费收入呈现“四升一降”。增速由高到低依次为人保寿险,7月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1.8%;平安人寿为17.2%;新华保险为11.3%;中国人寿为8.3%;唯有太保寿险保费收入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12.8%,而6月单月,太保寿险保费收入增速还在2.3%。
从2.3%到-12.8%,太保寿险经历了什么?多家券商发布研究报告认为,去年7月单月,太保寿险保费收入同比大增了近90%,去年的高基数是该公司今年7月单月保费出现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另外,该公司个险渠道在“报行合一”的背景下主动优化佣金、银保渠道优化产品结构,也对整体保费收入产生了一定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今年保费收入一直处于负增长,但整体来看,逐月转好。在经历了5个月的负增长后,新华保险保费收入于6月份由负转正,同比增长3.2%;转好态势在7月份进一步巩固,同比增长11.3%。新华保险在保费收入公告中称,该公司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费稳步增长,新业务价值快速提升,绩优人力发展向好,高质量发展动能进一步增强。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刘欣琦称,其他险企得益于高基数下续期保费较快增长以及短险、趸交业务的贡献,仍然实现了较快增长。
以公布了详细数据的人保寿险为例,前7个月,该公司续期保费收入为473.32亿元,同比增长29.7%,在总保费中占56%;短期险保费收入19.95亿元,同比增长21.0%;而长险首年保费收入为352.05亿元,同比下降19.5%。
财产险方面,今年前7个月,三家上市险企仍然维持低速增长,与前6个月相比,增速有所提升。广发证券研究报告预计,主要受益于车险保费收入增长提速。
具体而言,人保财险实现保费收入3447.76亿元,同比增长4.0%;平安产险实现保费收入1853.6亿元,同比增长4.4%;太保产险实现保费收入1276.5亿元,同比增长7.5%,依然在三家公司中增速最快。
人保财险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该公司车险保费收入、非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2.7%、4.7%。其中,车险单月增速由6月份的1.8%扩大至7月份的3.9%,广发证券研究报告预计,主因是车均保费和单月汽车销量降幅收敛。不过,人保财险非车险保费单月同比增速则由6月份的9.2%降至7月份的6%,主要是意外伤害及健康险受高基数影响,单月增速由12%降至-17.4%。从保费贡献来看,意外伤害及健康险保费对整体保费收入影响较大,今年前7个月,该险种在人保财险保费收入中占比已经达到22.9%。
今年前7个月,上市险企保费收入基本维持了稳健发展的态势。接下来,一系列关键政策即将实施,会对上市险企带来哪些影响?
财产险方面,多家券商认为,受车险保费降幅收敛的影响,车险保费增速有望回暖;自然灾害损失回归稳态和风险减量的持续推进,有望推动保险公司赔付率逐渐优化;另外受益于监管部门高压态势所带来的竞争趋缓,费用率有望下行。
人身险方面似乎面临的挑战更多。8月初,金融监管总局下发《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明确,自2024年9月1日起,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自10月1日起,新备案的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0%,新备案的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为1.5%。
多家券商预测,负债成本拐点将至。刘欣琦认为,在长端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监管部门及时引导行业下调产品定价利率利好压降新业务负债成本,有效缓解资产端压力,降低长期利差损风险。同时,基于当前客户风险偏好仍然极低,而近期银行存款利率已逐步下调,预计调整完定价利率的保险产品仍然具备竞争力,而因保险产品切换导致的8月、9月销售波动对全年新单增长影响极小,全年有望维持稳定增长。(记者 付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