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123-4567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程案例 > 园林景观

保护历史文化名称和街区: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时间:2024-09-13 20:31:22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站在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高度,就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为何保护传承”“保护传承什么”“怎样保护传承”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

  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习多次考察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提出“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铭刻红色印迹 留住游子乡愁深圳市区两级政协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建言

  “深圳高楼大厦林立,各种高科技产品频频火爆出圈。但说到历史文化和历史建筑,不少人却有点儿迷茫。”今年6月,深圳市政协委员和专家走进深圳市第一批历史风貌区观澜古墟,探索这座年轻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路径,市政协委员马晓歌看着民国时期的建筑“公益酒家”,不禁感慨道。

  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保存着古老的建筑、传统的工艺和独特的民俗,还承载着市井烟火、原生文化和乡愁情怀,是一个城市中最具特色、最有故事的地方之一。近年来,深圳市政协文化文史委聚焦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文化传承保护积极履职建言。

  “观澜古墟是展示客家风土人情的万花筒,也是过去与现代对话的重要载体。”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马晓歌认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观念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一定要探索适合深圳发展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

  大鹏新区博物馆副馆长黄文德最担心修护完的古旧建筑“焕然一新”、历史文化街区“千篇一律”。“文化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一样重要!”他一再表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需要智慧、需要公众参与。

  深圳目前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主要集中在老村落、历史建筑上,像观澜一样的历史文化街区对当地居民甚至一些海外侨胞来说是“安放乡愁的地方”。“深圳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传承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在场景化体验、数字化技术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更多科技手段留住乡愁。”市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委主任尹昌龙表示。

  深圳市坪山区,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武装东江纵队的发源地和重要战斗区域,也是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的故乡,在抗战时期曾有“华南小延安”之称。

  在今年初召开的市政协全会期间,坪山区政协主席管连秀联合19位委员提交《推动东纵路特色文化街区整体升级改造,打造深圳红色文旅》提案,建议推动红色文化与岭南特色结合,提升东纵路特色文化街区经营品质与文化氛围。

  近日,深圳市、坪山区政协依托坪山区政协委员工作站,联动开展“身边事好商量”,与提案办理单位协商督办该提案,共促东纵路特色文化街区整体升级改造。

  目前,坪山区政府已为东纵特色文化街区规划编制明确前、中、后期街区规划建设思路。市、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多项东纵路特色文化街区保养维护和景区环境改善工作。市交通运输局积极支持配合东纵路特色文化街区实施园区改造建设。有关部门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为推动东纵路特色文化街区整体升级改造,打造深圳红色文旅,提供坚强配套保障。

  提案人和各位政协委员对提案办理情况表示满意,同时就办理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具体建议。(记者 白杨)

  “修旧”续文脉 老街“活”起来济南市政协持续助力古城历史街区和老街巷保护

  济南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9600年人类居住史、4600年文明史以及2700年建城史,是享誉中外的天下泉城。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大量的古城、老街巷、老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在老建筑老街巷的复活历程中,有济南市政协持续深入进行古城历史街区和老街巷保护专题“商量”及政协委员的建言助力。

  济南古城(明府城片区)南接趵突泉、黑虎泉,北临大明湖,是集中体现济南“山、泉、湖、河、城”风貌的特色标志区。为保护传承泉城的历史文化,济南启动实施了济南古城(明府城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做好济南古城保护提升是一个重大课题,市政协为此举行了“青年人眼中的古城提升保护”第四十九专题“商量”。

  “历史街区文化保护与人文环境密不可分,只有见人见物见生活才能让文化传承具有真实性和可持续性。”市政协主席雷杰提出,在保护好街区历史文化风貌的同时,深入发掘和阐释城市历史遗产的当代价值,实现商业业态与古城特色相得益彰,不断激发历史文化街区的内在活力。

  “古城风貌不仅包括泉水,还包括其中的老建筑、老院落、老街巷。”在现场,济南古城(明府城片区)保护提升工作指挥部负责人手持一幅手绘于光绪年间的济南老城图,向大家介绍59条街巷的原位置和原街名。“很多街巷位置和名字都没发生变化,通过这个图也说明,济南古城街巷承载着非常深厚的历史。”

  经三路老商埠核心区曾经是济南开埠历史地标,今年刚好是济南自主开埠120周年。作为济南老商铺的早期建筑,小广寒电影院亲历并见证了济南这座城市的百年巨变。曾因年久失修楼顶坍塌一度被废弃,如今,这里被创新性打造成小广寒电影博物馆,并设立公益研学平台。

  “通过餐厅的运营,产生一定的造血功能,来补助博物馆的正常运营。”济南市政协委员、小广寒电影博物馆馆长李建军的这一探索创新,在济南老商埠片区的更新保护中得到了推广落实。济南市在这一片区开发中,采纳其“应保尽保、风貌延续、活力复兴、文化传承”的建议,在充分保留原有街巷肌理和格局的基础上,植入老商埠文化属性,在老建筑空间内搭载了许多当下流行、时尚的新经济新业态。

  打造“最广州”文化品牌广州市政协助力做好做活历史文化街区“大文章”

  26片历史文化街区、792处文物保护单位、828处历史建筑、1206处传统风貌建筑,散落全城作为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广州的一街一巷都有悠远的故事,一砖一瓦都有隽永的记忆。近年来,广州市政协持续围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做文章,而这篇“大文章”是从一个调研开始破题的。

  2015年,针对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组织了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在2016年市政协全会期间作界别发言,建议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文商旅融合发展纳入制度轨道,创新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模式,鼓励渐进式的活化和微更新,以荔湾区为试点,精心打造“最广州”文化品牌,形成模式后,可在其他老城区推广。这一建议得到了时任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并进一步形成了《关于在荔湾区泮塘打造“最广州”历史文化街区品牌的建议》。

  2017年,一场声势浩大的调研在广州市、区两级政协铺开。市政协开展主席会议协商,选取海珠区黄埔古港、越秀区传统中轴线、荔湾区西关文化街区作为试点,集中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并与相关区委、区政府联合推动落实,为打造广州市东中西三大文化街区积极作为。如今,海珠区黄埔古港、越秀区传统中轴线、荔湾区西关文化街区已成为广州经典的Citywalk路线,成为游客了解广州历史文化的第一扇窗户。

  2022年,民进广州市委会提交《关于建设沉浸式历史文化街区 焕发老城市新活力的提案》,建议深入挖掘片区发展史,打造文化主题街区,进而开展业态创新,实现消费场景化,举办主题展览、展演、艺术节、话剧节、文化旅游节、非遗节、民俗活动等主题节事活动,打造“网红打卡”爆点,提升街区知名度和影响力。

  市政协委员赵利平认为,老字号是体验文化的重要窗口,建议通过传统文化富有时代感的活态呈现,打造精致国潮,依托跨界多元商业模式的共同推动,培育集岭南园林景观、岭南文化展示、广府饮食体验、文创销售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文旅体验目的地。而市政协委员谭国戬则建议,加快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开发文创产品,开展沉浸式体验方式如“剧本杀”等,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吸引力。

  10年来,市政协和政协委员们持之以恒地围绕做好做活历史文化街区“大文章”出谋划策。在市政协的大力推动下,广州通过加强规划引领、完善制度机制、丰富保护传承体系、创新数字化保护利用、制定保护利用行动计划等方面,持续完善保护体系,创新政策机制,全面系统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传承工作。一个又一个历史文化街区以新的形象回归大众视野,让老城焕发新的活力。(记者 林仪 揭春雁)

  一条中山路 半部厦门史厦门市思明区政协助力中山路百年老街融合发展

  “一条中山路,半部厦门史。”厦门中山路始建于1925年,是厦门保留较完整的近代历史风貌片区,素有“厦门的文脉”“厦门商业活化石”之称。但曾几何时,中山路出现了商业业态过于简单、低端;闽南文化、华侨文化等传统特色减弱;闽南民俗风情活化传承有待提升等问题。从百年老街到国家级“城市客厅”,中山路的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离不开思明区政协委员们的持续助力。

  近年来,苏枫红、王萍、蔡滢等区政协委员分别提交了《关于优化中山路提升改造凸显“侨文化”特色的建议》《打造街头特色文化景观 重塑中山路人文氛围》《保留特色活化记忆 助力百年中山路蝶变》等数十件提案,提出做好整体业态规划、提升商业品质;科学推动老字号发展;挖掘历史文化特色,实现景区联动;鼓励街头艺人持证表演、形成街头文化聚集等建议。

  建议大部分得到提案承办单位区文旅局、中华街道的采纳。相关单位整合厦门本地现有老字号、非遗品牌资源,打造国潮文化特色商业街,形成早、中、晚不夜城经营链。在中山路植入与周边氛围协调的文化、体育项目,闽南语歌曲演唱、非遗扎染、非遗棕编、南音等多组街头艺人表演和年轻人喜爱的田径街头巡回赛、篮球赛轮番登场,成为游客喜爱的网红打卡点。

  在区政协副主席梁黎虹带领下,政协中华街道联络组多次组织委员调研中山路及周边街巷、走访“城记中山路”展厅等景点,主动担当、建言献策,充分发挥政协资源优势,助力中山路片区蓬勃发展。现在的“城记中山路”已成为热门IP,与江夏堂、鹭江宾馆等中山路文旅商融合的场景连点成面,支起“城市文化记忆点”。

  当前正是厦门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关键时期。“传统建筑与现代生活在传承保护利用中交织融合,才能升腾出烟火气和地域风情特色。”陈燕茹等委员进一步建议,把中山路片区历史文化研究课题纳入社科文化研究领域,全面系统地研究华侨、台胞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利用历史风貌建筑培育本地文创产业,开展非遗技艺展演、沉浸式互动小剧场、茶文化演艺等体验活动,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将历史文化街区所蕴藏的丰富人文资源融合在城市肌理中,打造“体现老厦门生活样本”的文旅商开放式街区,让厦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与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相得益彰。(记者 照宁)

  英雄城市风姿绰约沈阳市区两级政协助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

  沈阳是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11万年的人类活动史,7200多年的人类生活史,300余年的建城史。从琉璃闪烁到高楼林立,从烽火硝烟到车水马龙,英雄城市沈阳风姿绰约。

  在不久前召开的沈阳市政协常委会会议上,常委们围绕“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加快塑造城市发展新优势”协商议政,提出“重点挖掘沈阳方城、中山路等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内涵,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等建议。

  沈阳方城、中山路、铁西工人村等3个街区是沈阳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被列为辽宁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沈阳中山路仅在和平区范围内就有文物建筑64处。今年年初,市政协委员张闯撰写社情民意信息,提出引导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重要节点建筑及西段建筑群调整业态,导入文创类、休闲类、旅游类产业,打造特色文化IP等建议。这则社情民意信息经市政协上报市委,得到市委书记王新伟的批示。今年3月召开的市规划管理委员会主任会议审议了《中山路片区城市风貌更新方案》,张闯提出的建议得到采纳。

  位于沈河区的方城是沈阳面积最大、建成最早、文化资源最密集的历史文化街区。以沈阳故宫为中心,四条“顺城”街路环绕,这里不仅有40余处历史文化建筑古迹,还有中街步行街等67条历史街巷。为推动沈阳方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从4月开始,沈河区政协主席丛雪枫带队开展了为期3个多月的调研活动,提出加强方城景区外语导览服务、聚焦文化赋能、全面提升方城综合业态等7个方面18条具体建议。区委书记林宇航对调研报告作出批示,对相关建议表示肯定。

  铁西工人村是沈阳三大历史文化街区中最为“年轻”的一个。1952年,沈阳市在这里集中建设产业工人住宅区,到1957年形成了规模庞大的苏式风格建筑群。今年4月,铁西区政协围绕“推动铁西工业文化产业发展”开展调研,区政协主席李鸥带领调研组来到了工人村生活馆。调研组提出,要把老字号、老物件、老味道、老品牌融入历史街区提升改造之中,让老城区有更多亮点,更聚人气、更有烟火气。

  除了深入调研、精准建言,沈阳市政协还在史料梳理和传播上下功夫。今年7月,由沈阳市政协组织编纂的《沈阳文化丛书》(10卷本)正式出版。探求历史源流、提炼文化精髓、彰显城市魅力、赓续城市文脉,这套图书为沈阳历史文化街区提供了更为详尽的注释。(记者 王金晶)

  是街区,也是景区社区园区校区武汉市武昌区政协持续助力打造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

  昙华林是武汉市武昌区一条别致的老街巷。石瑛旧居、徐源泉公馆、夏斗寅故居、崇真堂、翁守谦故居、懿训女校旧址、真理中学旧址这些风格各异的历史遗存,虽经岁月洗礼,依旧能够看到中西建筑的精致与神韵。

  近日,区政协九三界别组读书群到昙华林云曰书馆“委员悦读空间”开展委员读书活动。“我今天分享的书目是《武昌历史文化丛书》中的《昙华林编年史》。通过阅读,我深刻感受到建设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性,下一步我打算就如何赋能昙华林文化保护发展,加强调研、撰写提案。”区政协常委余丹说。

  在编辑出版《武昌历史文化丛书》、组织文史专家座谈会时,区政协高度重视对昙华林蕴含的历史人文精神的挖掘和继承创新,也十分重视昙华林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宣传,这也是多年来区政协持续耕耘的一项成果。

  自2005年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提升工程正式启动后,一届届政协人紧跟区委、区政府工作重心,搞调研、提建议、抓监督、促落实。区政协委员、知名文史专家卢纲在各类相关协商会上不遗余力为昙华林发声:“要用历史文化擦亮昙华林底色,使昙华林成为记得住乡愁的武汉老故事寻根之处,高水平、高标准打造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

  2021年,区政协把构建“景区+街区+社区”发展模式作为双月协商课题,为助推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提档升级提供好思路、好办法;2022年,针对昙华林片区停车难等问题开展政协专题调研视察,提出完善道路结构、改善慢行系统等意见建议;2023年,结合武昌古城建城1800年,围绕“武昌城市形象塑造与宣传”协商建言;聚焦文化遗存保护、特色街区串联等问题,组织委员持续协商议政、视察监督,助力形成古城独特景观风貌和整体气质神韵。2024年,《关于文旅融合背景下昙华林产业优化升级的建议》等提案、社情民意信息,为把昙华林相关资源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持续建言献策。

  今年,在区政协提出的“景区+街区+社区”发展模式基础上,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探索出了“街区”“景区”“社区”“园区”“校区”功能叠加模式,入选了住建部首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以其系统展示街区历史文化价值,成为全国推广的典型案例。

  “武昌古城文化传承与活化利用始终是百万武昌人关注的焦点,核心是统筹好生产、生活和生态,实现保护、发展、治理的有机结合。”区政协主席王兴文说,政协还将持续聚焦,为做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利用贡献政协力量。(通讯员 李轶 记者 毛丽萍)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