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123-4567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程案例 > 规划设计

轨道与城市功能的高度融合——打造站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时间:2024-08-21 16:22:07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11月11日,“拥抱城市——北京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展”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开幕。展览开幕四周以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现场观众络绎不绝,参观客流量已过万。“彰显风采”章节展示的16个轨道交通一体化项目获得大家重点关注。现在我们将再次走进“轨道+综合交通”板块一探究竟。作为城市交通网络和空间结构的关键节点,他们是如何做到高效集约用地并激发城市活力的呢?

  综合交通枢纽是由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重要线路、场站等设施组成,位于综合交通网络交汇处的主要节点。旅客从这里通过、到发、换乘,货物从这里转运,交通运载工具在这里开展技术作业,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城市和城际交通的衔接点。

  根据《北京市轨道交通线年)》,北京市将构建国家级、区域级和城市级三级枢纽体系。如展览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以及北京朝阳站都是依托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普速干线铁路打造的国家级客运枢纽。顺义站等区域级客运枢纽主要布局在中心城区与多点新城地区,依托城际铁路和区域快线,为区域发展提升动能。城市级客运枢纽多是数条轨道交通的换乘节点,如霍营站,既服务了城市集中建设地区客运需求,又支撑了城市功能区及主要就业中心发展;丽泽商务区站融合了航空值机与民航行李托运功能。

  站城融合也称“站城一体化”,宏观意义上是指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场站与周边城市在功能空间、交通机制等各种要素上,产生相互关联和作用的关系。项目层面上的站城融合是指在枢纽规划建设时,结合城市自身条件,依托铁路、轨道发展的外溢效应,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实现枢纽及其周边区域的协同发展。站城融合主张将重要交通站点与城市空间紧密融合,也就是把日常办公、居住和城市服务等功能安排在车站步行可达的范围内,为市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条件。

  随着对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目前推进枢纽建设不仅要考虑便捷高效的交通功能,还要发挥枢纽的要素集聚能力、辐射效应。通过一体化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枢纽周边土地价值得到提升,真正实现以点带面,促进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将枢纽的外溢效应充分转化为区域的经济效益。

  站城融合理念的不断实践,也使得站与城在空间形态上从平面分置到立体融合,在实施落地上从分别开展到统筹联动。这不仅促进了城市的更新和转型发展,也为广大市民提供更新、更舒适、更高效的生活模式。

  高效集约用地。综合交通枢纽承担着巨大客流量的集散功能,占地规模相对较大。通过对地下空间和轨道空间的优化设计与充分利用,站城融合型枢纽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复合利用和高强度开发,为城市发展节约珍贵的土地资源。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站城融合型枢纽不仅为市民提供交通出行服务,还通过聚集多元化城市功能,导入酒店、办公、居住、娱乐、商业、文化、体育等多种设施,实现交通枢纽与商业区、居住区、综合功能区的复合发展,有助于完善城市的功能布局结构。

  激发城市活力。综合通枢纽因其稳定、持续、巨大的客流量,具有先天的经济发展优势。通过有效融合城市功能,站城融合型枢纽可以更好地带动区域经济圈发展,激发城市活力,成为城市的经济引擎和更新发展的触媒点。

  提升乘客出行体验。站城融合枢纽不只承担内外交通接驳、区域联络的功能,还能够承接服务城市商业、办公、休闲等多样功能。通过实现交通和多种业态功能的有机结合,站城融合型枢纽可以满足乘客的多元化需求,丰富乘客的出行体验感,有效提升出行便利性和舒适度。

  近年来我见证了北京市轨道交通从以里程为目标的快速发展,到现在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站城融合工作要了解百姓需要什么,我们规划师、设计师还有建设者就给他提供什么样的场景,而且要提供更多样化的场景。

  在未来的一体化工作中,我们应该出台一些鼓励政策和实施机制,促进轨道交通线网以及站点周边的已经比较成型的不同产权单位、主体、部门形成共识并积极主动地参与一体化。

  今后,我认为应该开始进入到轨道交通一体化工作全面研究运营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最大的困难实际上是如何通过高质量、高水平的运营真正实现公共空间的效果,真正把我们设计时候的初心表达出来,真正去解决整个运营中诸如管理壁垒以及多业主协同机制等问题。

  希望未来综合交通枢纽的设计能够回应国家双碳背景下的一些理念和思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更多把地下的枢纽开放给阳光以及自然风;同时能够结合不同客流、不同时段的特点,让人机交互的信息更畅通。

  目前,按照市委、市政府“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要求,我市正在全力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丽泽城市航站楼综合交通枢纽、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霍营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的规划建设。这些项目未来将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丽泽金融商务区、京西地区、回天地区等提供更加便捷的轨道交通服务,并助力城市活力中心建设。

  8月19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海底隧道盾构机“深江1号”完成3590米既定掘进任务,顺利抵达珠江口水域海平面下106米,创下中国大盾构水下掘进最深纪录,也是世界高铁盾构隧道掘进的最深海底纪录。

  世界最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项目压缩机组下线兆瓦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压缩机组在辽宁营口下线,这是世界最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项目压缩机组。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液态空气储能领域发电功率世界第一、储能规模世界最大的示范项目。

  记者近日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该校付新华教授团队与湖北大学李代芹教授、张士昶副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某些蜘蛛能够操控并利用萤火虫发光信号,进而诱捕更多萤火虫。

  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党总支通过党建工作引领,产能、效率、质量等多方面均得到提升,实现核电产品“零废品”目标,设备完好率97.5%以上。

  19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搭载潜航员傅文韬、赵晟娅以及来自哥伦比亚的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的第2潜次作业,这是“蛟龙号”首次搭载外国科学家下潜作业。

  本期,我们组织老师、学生讲述亲历,并结合记者调查、专家视点,为以科学评价助力科学育人汇聚智慧、提供启发。

  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负责人张建国说,从项目成果鉴定到产业成果推广,中试基地按照“政府主投+公司主管”建设运营模式,为源头创新顺利走向产业化,解决了堵点卡点问题。

  构建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打通堵点卡点问题,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数据表明,高技术产业是拉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新动能,也是新型工业化的强支撑,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阵地。

  近十几年来,强流质子加速器的发展,带动基于加速器的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放疗科研究员邱杰在致辞中表示,期待医理工协同碰撞出的火花,让更多“中国制造”投入到临床当中。

  孙友宏:钻探作为地质研究、资源调查和科学探测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够直接获取地下实物信息的手段。在某些特定的研究领域,如南极钻探领域,我国的技术与装备已经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肩,冰下湖清洁取样探测装备等甚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这里有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综合生态监测站——中国科学院申扎高寒草原与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

  2023年4月,北工大举办首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促进大会,与会企业发布技术攻关榜单,由北工大科研人员“揭榜”。纪姝婷团队与北京智同合作,成功研制出加工摆线齿轮的刀具,并依托国产机床,建立了高精度摆线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进展迅速且致命的肺部疾病,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挑战。多个国际团队的研究也表明:肺损伤诱导的中间态肺泡干细胞与肺纤维化密切相关。

  南美洲的一种肺鱼是迄今发现的拥有最大基因组的动物。通过将美洲肺鱼基因组与其他肺鱼基因组进行比较,研究人员确定,美洲肺鱼每1000万年向其DNA中添加相当于一个人类基因组的基因。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史全研究员团队与吴忠帅研究员团队合作,在前期柔性相变薄膜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化学交联合成方法,并利用湿法纺丝技术,开发出一种具有固-固相变特性的本征柔性相变纤维。实际人体热管理实验表明,该柔性相变纤维具有优异的温度控制性能,为新一代智能调温纤维材料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助理教授吴惊香团队揭示了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的底物结合及抑制机制,为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研究奠定了基础。尽管研究已揭示了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的底物结合及抑制机制,但对吴惊香团队来说,“闯关”远未结束。

  研究人员介绍,就像水龙头的阀门可以调节水流的大小,晶体管也能够调控由电子或空穴等载流子形成电流的大小。研究团队通过可控调制热载流子来提高电流密度,发明了一种由石墨烯和锗等混合维度材料构成的“热发射极”晶体管,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受激发射”热载流子生成机制。


【产品推荐】